华锋电子铝箔公司的好管家 ——访女企业家谭帼英
核心提示: 谭帼英还积极响应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带领华锋公司的干部员工把企业办到了广西,在梧州苍梧县成立了华锋子公司——广西苍梧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现今24条生产线),和当地政府合作得十分愉快,不但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员就业问题,还培训了一批当地人才。


谭帼英,1973年9月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毕业。1977年援藏。1981年调回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历任政治辅导员、校团委副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1991年到肇庆市端州区挂职任区委常委。1995年到企业工作,任广东华信英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肇庆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2001年任华锋董事长,2003年兼任总经理。 她的简历,我在没有与她见面之先,就已经了解了。在我的想象中,她是《红楼梦》中的凤辣子——王熙凤一样泼辣的人物。 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超乎寻常的业绩都摆在那里,很容易看得到。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公司的领头羊、大管家。我们一行人走进公司,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大姐,素面朝天,毫无雕饰,就如我们屋村的一位邻居,那样纯朴,那样亲和。可是,她一张口,就把我们都给震住了:“在生活上,我很随意,在工作上,也不严厉,按照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去做,就成了我要求自己做好,也要求员工做到,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说这些话的时候,谭帼英满脸挂着笑容,一字一句却是掷地有声,完全没有凤辣子的辣味。管家婆和女强人那么和谐的在她身上自然融合为一,我不由得暗里称赞,好一位不露锋芒的女企业家! 发展中的华锋电子 以品质管理著称的华锋电子,在其专业化的品质管理道路上,理念明晰,目标明确,带领企业从肇庆出发,再到广西、高要筹建分公司,这意味着华锋电子品质管理在不断发展。谭帼英自己认为用了不少时间,在别人眼里却是很难做到的一个飞跃。 谭帼英象阳光一样明媚的风度中总是带着信心。从她爽朗如春风的笑容中,很难想象正是她带领着华锋公司的干部员工把企业办到了高要、广西。或许有人认为,是品质管理成就了谭帼英的企业成长之路。 1995年,谭帼英调任广东华信英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肇庆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在这个全新的地方,开始了带领企业发展的奋斗生涯。一开始,她任职肇庆华锋电子副董事长、执行董事,2001年任职董事长,后又兼任总经理。华锋电子原为中外合资企业,2008年才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谭帼英或许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一干就是好十几年,在她任职期间,她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诚信经营。企业扩产好几次,三间公司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发展成为现在的59条。 在刚开始做铝箔化成行业时,谭帼英发现原材料铝箔以及腐蚀箔都要依赖进口,对于未来衍生行如何发展的思考,使得谭帼英开始寻求一条新的道路,这个时候,一个崭新的思路,出现在她的脑海——为发展民族经济,振兴中国铝箔行业,不再依赖进口,她把这个责任放到了华锋公司,压到了自己肩上。 她带领公司科研人员引进吸收消化日本技术,并且同国内最大的原材料铝箔制造商——新疆众和合作,一起不断改进工艺设备,终于突破铝箔依赖进口的局面,华锋公司率先实现了国产铝箔替代进口箔。 功夫不负苦心人,谭帼英把握住机遇,让华锋电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公司主导产品HFCC(注册商标)化成铝箔系列,其主要性能指标已接近世界公认的日本JCC产品水平。别人做不到,她做到了。 谭帼英还积极响应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带领华锋公司的干部员工把企业办到了广西,在梧州苍梧县成立了华锋子公司——广西苍梧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现今24条生产线),和当地政府合作得十分愉快,不但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员就业问题,还培训了一批当地人才。 2011年,谭帼英选址高要金渡工业园,成立了高要市华锋电子铝箔有限公司,占地148亩,投资5亿元,分三期五年建设,建成后规模将达64条铝箔生产线和3个净水剂车间;2012年10月,高要华锋11条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了。 一个高品质的铝箔王国,在不怕困难的谭帼英的努力下,正在迅速形成……

拜访日本nichicon总部(企协供图)
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有这样一种说法:实业家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意人,什么钱都赚;一类是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类是企业家,关注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的商人以“利润”来评估经营水平,而企业家则往往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评价事业的标准。纯粹的铝箔商人只需将高品质的铝箔推向市场,而谭帼英,充满阳光和朝气的一名共产党员,在打造精品优质铝箔的同时,主动的、义无反顾的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谭帼英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常人。她所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内部的责任主要指对员工和股东应负的责任,外部责任就是一个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她不屑于作一个女土豪,她执着的、顽强的要去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企业家。 人说“细节是魔鬼”,在谭帼英身上,“细节是上帝”。在内部责任上,谭帼英为了鼓励员工发挥创新精神,人人参与创新,她还积极支持公司还设立创新基金,通过合理化建议、攻关项目、技改项目等途径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至今创新基金给予员工的奖励已远超10多万元;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公司面临严重资金困难,生死存亡之际,她不辞退1名员工,咬紧牙关,自己先把薪水降下来,与全体员工共患难,同进退;当她看到自己身边每年有些员工因病付不起医疗费时,她又倡议公司党支部、团支部和工会成立“华锋员工互助金”,并在启动仪式上带头捐款2万元,每月捐助100元,同时发动大家每月为基金捐助2到30元不等作为基金固定来源,互助金成立至今接近四年,截至目前“员工互助金”已经资助和借助近二十多名家庭有困难的员工。 在社会责任上,谭帼英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坚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才会走得更远。所以,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当“非典”肆虐祖国大地时,谭帼英积极号召、组织公司员工为“抗非前线”的医护人员募捐,奉献自己的一片真情与爱心;当汶川、玉树震灾传来,援救工作紧张进行时,她组织全公司员工捐款上万元,为祖国受灾同胞,为抗震救灾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还积极参加扶持单亲家庭和失学儿童的活动,捐资助学,几年来她扶持支助了十多名儿童读书,还在肇庆市第二技工学校成立了“华锋奖、助学金”,每年为部分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正因为谭帼英重视这些“细节”,带领公司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和干部到贫困家庭去慰问,赞助单亲家庭盖房子,得到群众的好评,成立职工互助金,得到职工的爱戴。 爱党爱国爱家庭 因为爱党爱国,1973年1月,谭帼英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入读华南工学院即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1977年毕业,毕业后她放弃到繁华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申请到荒凉的祖国的大西南——西藏工作,支援边疆建设,在援藏期间,为了使自己学有所用,奉献社会,她不畏环境艰苦恶劣,1977年到西藏自治区造纸厂基层工作。现在谭帼英还坚持组织党支部活动,每年一次拨给经费让党支部出去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到德庆播植文明村交流,到韶山毛主席故居、云浮邓发故居参观等等。并召集公司领导班子和高管人员学习中央讲话精神。 因为爱她的家庭,谭帼英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认真履行主妇的职责,放下了企业家的身份,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支持丈夫的工作。在她的用心培养下,谭帼英女儿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参加工作了。 5年的援藏生涯,17年风雨兼程的创业之路,给了谭帼英深厚的人生积淀。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她练就了一身过人胆识与智慧,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跌宕起伏,一路荆棘丛生,她收放自如,在自然与纯朴中,体现她的眼光和胆识,在商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她,时刻没有忘记对家人的感激和爱,没有忘记对党对国家的爱,更没有忘记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谭帼英兼有女性的慈和,女企业家的刚毅,自尊、自立、自强。体现出了她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热爱。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诚信、团结、创新、发展,是她办公司的理念。在她的带领下,华锋公司已经成长为在国内同行中颇有名气的低压化成箔厂家,质量在国内领先,与日本厂家接近。在她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下,华锋电子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成为铝箔市场上一张辉煌闪亮的名片。我佩服她,也祝福她,在新的形势下,百尺竿头,跃进鸿飞。 来源:肇庆市企业联合会 \ 企业家协会信息调研部 《商之道》 作者: 贺芳 通讯员:梁永志
|